2021-02-27 |
“人间奇迹”如何造就?上海社科界研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7 |
陈丹燕:找回我们的“海上国潮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6 |
《文明的边疆》:重视中西交流的历史回响,更好地理解当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6 |
科幻世界回应“银河奖征文”抄袭:有四类作品是“重灾区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6 |
保罗·麦卡特尼将出自传《歌词》,是154首歌曲的自画像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6 |
逛灯会、猜灯谜、赏花……元宵节上海有哪些活动值得一去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5 |
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之女指控父亲曾对其进行“持续虐待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5 |
学者沈洋:家务不应变成被爱掩盖的无偿劳动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4 |
纪念|没有费林盖蒂,垮掉的一代也许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4 |
纪念|如果你知道“城市之光”和垮掉派,就不会忘记费林盖蒂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4 |
垮掉派诗人劳伦斯·费林盖蒂去世,享年101岁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3 |
银河奖征文系全文抄袭,《科幻世界》致歉:取消作者评奖资格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3 |
南帆《村庄笔记》:一份独特的当代中国乡村观察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3 |
“只有疯子才画得出来”,名画《呐喊》涂鸦证实出自画家本人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3 |
萨义德不为人知的一面:一名不成功的小说家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3 |
石黑一雄小说《克拉拉与太阳》将出版,中文版和全球同步发行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2 |
许知远《吐槽大会》“文化吐槽”,知识分子这样登热搜是好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2 |
杨旭辉:翩若惊鸿,古典诗词中的三国风云与时代沧桑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2 |
《不平等社会》:几千年来,人类怎样应对不平等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1 |
时隔八年余华出新长篇《文城》,一个发生于清末民初时的故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1 |
总书记给新四军老兵回信了,上海社科界是如何学习体会的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0 |
赶“死线”: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困境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20 |
南桥:从得州扑克到得州政客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9 |
纪念︱汉学家施舟人去世,信仰与温情让他如此亲切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9 |
上海书店业多元经营融合发展,春节销售上涨三大网店销售爆红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8 |
普鲁斯特遗作即将出版,它是解读《追寻逝去的时光》的钥匙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8 |
“云上书榜”发布年度榜,《繁花》是世纪朵云年度最畅销图书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8 |
2021科幻春晚|两万年星间飞行,探测器对地球的最终告白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7 |
2021科幻春晚|瘟疫爆发那夜,日月星辰停止了运动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7 |
南桥:疫情、雪灾、停电、断水,得州进入末日预览模式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6 |
2021科幻春晚|赛博时代,长大意味着集体断网7天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6 |
红色起点丨吴海勇:重温《风云儿女》与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背后的故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5 |
2021科幻春晚|网课忘关摄像头,我发现老师在赛博追星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5 |
红色起点丨程小莹:纪念用鲜血书写的红色篇章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5 |
我国每年推出新书40万余种,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5 |
春节被相亲?这些建议不妨一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4 |
2021科幻春晚 |跳进春节烟花开启的平行宇宙,寻找爱人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4 |
2021科幻春晚 |继承人类记忆的飞船形成了文明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4 |
红色起点|一次“渔阳里之旅”,见证中国共产党初创岁月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3 |
红色起点|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,留下无数精神矿藏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3 |
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:新年纳余庆,嘉节启新芳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2 |
2021科幻春晚|当星系如春花盛开,东北将联通平行宇宙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2 |
李零讲十二生肖:“气冲斗牛”中国年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2 |
红色起点|《巾帼的黎明》:从平民女校走上革命道路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1 |
2021科幻春晚|未来的春节爆款APP,偷走每个人的人生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1 |
就地过年,上海杨浦有这些文化项目值得一逛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1 |
18项海派民间艺术活态展示,新春在上海体味民间工艺的魅力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1 |
红色起点|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:当理想成为信仰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0 |
听书、直播、书法大赛……快来打开这份“世纪阅读大礼包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0 |
过文艺年|上海图书馆特制“新春文化大礼包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0 |
线上线下过年:国家图书馆举办家风主题展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0 |
2021科幻春晚|太空漫游的时代,全人类以梦相连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10 |
从淮海路到弥敦道,这份“港味书香”陪你一起过新年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9 |
南桥|电子设备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,怎么破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9 |
云上过年|巴金故居除夕上线“文化大餐”,一连“七天乐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9 |
2021科幻春晚 | 高科技的思想钢印,败给团圆的渴望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9 |
马金瑜回应七大质疑:怕被笑话,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8 |
用数字技术在“云”上“点亮”莫高窟,还原千年点灯夜景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8 |
2021科幻春晚 |首篇非洲科幻,讲述镜子里的奇怪朋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8 |
对话|《中美相遇》: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7 |
过文艺年|年味有书香,沪上60家书店开启新春阅读活动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7 |
专访|须一瓜《致新年快乐》:致那些把人生当恋爱一样过的人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7 |
2021科幻春晚|2051年的冬眠养老,每年春节醒一次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6 |
“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”贺岁短片:解读“中国式父子关系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6 |
纸张大幅涨价,出版行业如何应对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6 |
《无暇赴死》没空上映,先看007电影海报吧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6 |
张冠李戴、随意缩减原题,如何看待《唐诗三百首》有“硬伤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5 |
从汉字演变看“福””祸”之混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5 |
《大学语文》40年,为无数青年打下人生底色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5 |
文学走进社区,作家赵丽宏谈“美好文学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5 |
专访|作家阿什莉·奥德兰:我也带着某种恐惧成了母亲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上海书城福州路店2月6日恢复营业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《当代》长篇小说论坛举行,《烟火漫卷》《有生》等获最佳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著名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去世,享年80岁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,是一场痛苦与获得并存的冒险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《人间唐诗》:深埋地下的唐代瓷器上写着怎样的诗句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4 |
“建筑可阅读”再升级,拿这张推荐榜单一起去打卡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3 |
文创+咖啡|武康大楼开出30°空间,咖啡如何跨界艺术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3 |
讨论|新型男性气质和过时男性气质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3 |
是的,他们去了巴基斯坦,带回一串照片故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3 |
刘慈欣作品首次变身系列漫画,背后有哪些故事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专访|《倦怠》作者:为何我们不想工作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冯双白当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,杨丽萍等14人当选副主席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叶小钢连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美利坚观疫记|从毒性阳刚到病毒阳性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对谈|人类学家如何看待年轻一代的性别观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熊育群《第76天》:全景式记录2020年中国抗疫历程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2 |
人文社就五福错字致歉并将全线下架错版,补救赔偿措施公布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1 |
诗人贾浅浅诗歌引发讨论,争议关乎文学还是文学之外?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1 |
张文宏对谈混子哥:以漫画呈现被病菌影响的人类历史 |
文化课 |
|
2021-02-01 |
书店+咖啡|在北外滩,遇见建投书局的“传记咖啡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31 |
研讨会|胡学文《有生》,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带来哪些“提问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31 |
王石:今年70岁,想去做农业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30 |
海上年俗风情展:打捞中国年画里的传统文化记忆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30 |
书店+咖啡|在这家书店喝咖啡,满满一杯都是戏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9 |
重走“勇敢者道路”,中福会少年宫启动系列征集活动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8 |
关注疫情、女性、人工智能,来看上海译文的2021全新书单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8 |
2021科幻春晚启动!中日韩非澳作者书写宇宙之春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8 |
专访|何帆《变量3》:欢迎来到本土时代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8 |
对谈|《金枝》:“虚置的父权”,使父亲的角色无比尴尬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8 |
邱华栋《北京传》:用非虚构写作为城市立传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7 |
孙晓云当选第八届中国书协主席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7 |
刘慈欣入选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:不断吸纳新代表性作品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7 |
对谈|从村上春树《弃猫》,反思“地下二层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7 |
书店+咖啡|在作家书店,咖啡以文学之名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6 |
意大利作家乔尔达诺:新冠时代的我们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6 |
一本《证券兴起》,回望中国资本市场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6 |
对谈|毕星星《河槽人家》:建构“河槽”这一文学地域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6 |
周大新《洛城花落》:一部中国人的情感教育小说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6 |
张文宏和混子哥组CP:用漫画告诉你,被传染病影响的历史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5 |
心理学者武志红在B站做UP主,他如何看年轻人的婚恋与生活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5 |
拓展图书服务效能,国家图书馆启动文献共享借阅计划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5 |
在鲁迅140岁生日之际,重读《鲁迅传》有哪些现实意义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4 |
马查多·德·阿西斯《精神病医生》:谁是病人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2 |
蒋方舟:如果需要动力才能坚持写作,那我入错行了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2 |
梁晓声《我和我的命》:人有“三命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2 |
通知 | 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等三家门店临时闭店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2 |
单霁翔退休后参加了一档综艺《万里走单骑》,1月底上线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1 |
代孕里的道德泥潭:生育权冲突与对代妈的错位批判(上)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1 |
代孕里的道德泥潭:生育权冲突与对代妈的错位批判(下)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1 |
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,留下了哪些历史的底稿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1 |
阅读这套“短经典”,就像“抽盲盒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1 |
村上春树《弃猫》:那只被丢弃又回来的猫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0 |
罗翔李诞新书入选朵云好书榜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0 |
将“生产”外包?任何形式的代孕都是剥削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0 |
新书|邵丽《金枝》:追问两代女性的命运困局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0 |
专访|艾伟:小说把可能性还给生活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20 |
思南书局举办古典星图珍品展,在书店仰望星空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9 |
讨论|跨境代孕常出现哪些现实问题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9 |
文珍《鲸鱼破冰》:带有“日记感”的诗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9 |
小透明如何变大神?网文作家的“起点大学”开班了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8 |
《雪枫文学音乐课》:文学与古典音乐的交互结合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8 |
《时差》:金国明的十年一梦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8 |
去书店过大年,在“BFC阅外滩”尝沪味非遗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8 |
2020年度中国文学排行榜,哪些作品“又双叒叕”上榜了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8 |
海派文化是什么?上海艺术家们这样说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6 |
《扬子江文学评论》年度榜公布,胡学文、迟子建等作家上榜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6 |
女性结婚时到底应不应该收彩礼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6 |
2021年,中信大方哪些文学新书值得一看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马识途庆祝106岁生日,四川作协主席:谈封笔时他仍聊起构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故宫出版社推出大师新系列,第一本《跟着王希孟游千里江山》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吴福辉去世,享年82岁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再见2020,你好2021:这些文学作品将与读者见面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美利坚观疫记 | 疫苗的伦理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5 |
专访“野生作家”卢德坤:在阅读和行走中观察现代都市生活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4 |
新知青年大会:在期待答案到来的路上,也很精彩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4 |
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4 |
彩礼到底是给谁的?南方和北方的彩礼是一回事吗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4 |
吴亮《不存在的信札》:它从我的一些信和生命的流逝中来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4 |
教授在B站|戴建业:幽默是说话风格,做学问要耐得住性子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纪念沈昌文|美术馆东街22号:沈公来见“付小姐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《赵祖康传》出版,纪念“中国公路的泰斗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行知读书会|在《水浒传》中找寻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张信刚:我是一个丝绸之路的游历者参观者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当传统“守艺人”遇上新时代“传艺人”,如何让非遗更年轻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3 |
上海徐汇区持续建设高品质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2 |
从“小丸子”到《小偷家族》,细说日本“昭和”与“平成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2 |
专访|邱华栋:写《北京传》不仅不忐忑,还特别自然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2 |
对话|钟求是《等待呼吸》:八十年代,人们的理想与彷徨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2 |
白岩松刘震云等人谈“内卷”:不如舒展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1 |
数字未来大会2021:项飙谈“系统人”,陈楸帆聊“内卷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1 |
“不确定”的赵松:在小说中“等待”无限的可能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1 |
纪念|忆黄孝阳:他对工作有一种让人烦躁的执着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1 |
从“140个字的海明威”到社交媒体的“外省人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三联书店:沈昌文同志讣告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俞晓群忆沈昌文:找好稿子,不如找好作者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董秀玉忆沈昌文:以书与酒和朋友往来的老先生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王为松:对沈昌文最好的纪念,是在当今时代做好出版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吴彬忆沈昌文:沈公为三联的精神财富添了厚厚的一笔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陈昕忆沈昌文:哪怕是突破重重阻力,他也要把书做好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 | 赵丽雅:沈公与 “《读书》标准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孙甘露忆沈昌文:他对自己的事业成就总是说得很低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毛尖忆沈昌文:这样好玩的老头离开了,人生寂寥许多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纪念|沈昌文:《读书》杂志创刊前后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出版人沈昌文去世,享年90岁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10 |
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:看到版画多元的可能性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9 |
江南文脉何以蓬勃:它是多元的,打开的,联结的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9 |
《新译外国诗人20家》:呈现当代世界诗歌最新图景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8 |
讲好中国故事,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开通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8 |
村上春树《弃猫》:出于职责写了“父亲与战争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8 |
开卷年度数据:网店渠道占据话语权,“算法推荐”模式有问题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8 |
打破 “圈地自萌”,文学内部对话的可能与限度在哪里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7 |
南桥:你相信吗?这是在美国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7 |
《美国国会》:美国国会大厦是如何建成的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7 |
托卡尔丘克《糜骨之壤》:动物复仇案背后的人类世界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7 |
多丽丝·莱辛:不去妖魔化他者,和男人对话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6 |
《都市传说百科全书》:为什么有的故事让人“细思极恐”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6 |
万物|梁贵柏:科学把我们带到了生命的源头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6 |
二十卷《汪曾祺别集》:“人间送小温”之外的激荡与丰沛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6 |
阚宁辉:应对书业新局变局,要靠内容硬核和出版韧性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5 |
专访 | 在刑警大队实习过的作家大头马,写了本《九故事》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5 |
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,“新冠”你读对了吗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5 |
韩式内卷,来了解一下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5 |
汪晖对谈章永乐:20世纪的遗产在今天值得去回顾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4 |
困于系统、囿于平台的我们,如何自处?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4 |
专访|出家后的蔡志忠:生命有限,我还要出500本书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4 |
遴选百年中国十部短篇,三位作家与批评家的三种选法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4 |
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,刘统新作《火种》打响新年第一枪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3 |
展望2021|石黑一雄、村上春树……这些外国文学值得期待 |
文化课 |
|
2021-01-03 |
鞠白玉:杨笠没有挑起性别对立,只是描述罢了 |
文化课 |
|